冻死不攀缘,
饿死不化缘;
穷死不求缘,
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,
抱定我们的三大宗旨。
舍命为佛事,
造命为本事,
正命为僧事,
即事明理,
明理即事,
推行祖师一脉心传。


  回目录
 
 

得一万事毕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你们谁明白○,谁就能修行证果。
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中午 讲于万佛圣城

    「诸法从缘生,诸法从缘灭,我佛大沙门,常作如是说。」

    「法」都是从因缘而生,也是从因缘而灭,这是一个轮回的道理,也是一个「物极必反,否极泰来」的道理,也是世间一切的相对法。相对法,就是好到极处则变坏,坏到极点又变好了。好像我们刚生出来是一个好,等到死时又是一个坏。「生住异灭」,「生」了之后就「住」,住以后又变「异」,变异后就「灭」。生老病死亦是同理,生了之后慢慢就会变老,老了就有病,有病就有死,这都是一种缘。

    人人都有「生」,都喜欢生;人人也都有「死」,但都怕死。你若不欢喜生也不怕死,这就是一种定力。好像人怕鬼,为什么怕?因为鬼很丑陋恐怖,会对人不利,会把人弄死,所以人怕鬼。这是一种怕死的表现。如果你不怕死,什么也不会怕的,不论鬼神或妖魔鬼怪皆不怕,无所恐惧。你若有所恐惧,则不得其正。无所恐惧才是一种正定正受,得到定力。有定力之人是:「纵遇锋刀常坦坦,假饶毒药也闲闲。」这个意思就是,若是有人用刀割去我的头,或用毒药毒死我,我也无所谓,无动于衷。为什么?因为自己的生死已了--「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」,得一万事毕了。

    可是单单「得一」还是不行的,要把「一」想法子返本还原,变成○。○是个妙不可言的道理,你们谁明白○,谁就能修行证果。如何明白○?就要先明白一。所谓「得一万事毕」,它是离言说相,离文字相,离心缘相;扫一切法,离一切相。又所谓「一法不立,万法皆空。」你想要得到这种境界与道理,先要得到「一」,你不要把「一」看得那么简单。「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人得一以圣」,天为什么能覆盖万物呢?因为得一了。地为什么能载万物呢?因为得一了;若是地没有一,失去一,即刻就有山崩地裂、地震海啸种种地灾发生。哪个地方丢了「一」,哪个地方就有地灾发生。若是不丢失一,地是平平安安的。

    「人得一以圣」,人若是真能得到「一」,就能出轮回,证圣果,开智慧。人失去这个「一」,就在六道轮回里转,就会有种种烦恼无明。八万四千种烦恼都因为失去一,所以都来了。若得一了,首先就是烦恼变成菩提,生死变成涅盘,如反掌之易,毫无困难。可是为什么不能将烦恼生死变成菩提涅盘呢?就因为失去「一」,而跑到「二」上,跑到「三」上……,跑到「十」上,由十就有十十无尽,百千万种的烦恼都来了。所以这个一是很要紧。可是我们失去一,又想得回一,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。从一再能返本还原,回到○上,那更是不容易的事。

    我再给我们说这个简单的譬喻。什么时候叫一?什么时候叫○?从一岁开始,女的到十四岁,男的到十六岁,这段时期都没有失去这个一。什么时候是个○?一入胎到出生,都是在○的位置上,那时候没有什么妄想、烦恼、贪瞋痴心,等到会吃饭了,饿了就生贪心要吃饭,贪瞋痴就开始发生,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失去一,这时候是做人的开始。从○字演变成一字,这个一字还是很完整,是一切一切的开始。等到经过人事的变迁,在「一」上又加上东西,就变成二,二又变三,三又变四……,一路一路地增加,增加越多,负担也就越重,人也越变愚痴了。

    性,就是个○字,○就是个「性」──○性○性,是什么也没有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」修行要修到如浑沌赤子之心,心无一物,就像小孩子似的,返老还童。但返老还童并非叫你等着吃奶,而是叫你的贪瞋痴慢疑心都没有,这时叫返本还原,和小孩子的知见差不多,很天真无邪,一点也没有懒惰懈怠心,也没有占便宜心,或人我是非的心,这时是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」

    所以,修道若是能真明白这个理,才能真正觉悟。为什么听经?就是要返本还原。为什么要修行?就是要返本还原。把所有零零碎碎的垃圾,都收拾干净,不要在人我的问题下用功夫。别人讲你一句就不高兴,受不了;动你一根汗毛,你也痛到心里去,甚至拔一毛能利天下,也不肯,有这种自私是不能修道的。

    修道人要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相。「无我相」不是做事时,尽叫别人去做。「无人相」不是吃东西时,说我无人相,我多吃点不要紧,因为无人相嘛!但你这时无人相,别人却有人相。又如果打架时,你就「无众生相」;或者吃肉时就「无寿者相」。这是不对的,都是邪知邪见。那么,应该怎么样做呢?

    (一)无我相:不要有贡高我慢,不要有为自己打算的心。
(二)无人相:不要妨碍或障碍他人,凡对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。
(三)无众生相:视万物为一体。
(四)无寿者相:大家都应该有要求生命存在的权利,不应该夺取别人或其它众生之性命。

    所以我们修道是处处不为己求,不为自己打算,要多为他人着想。

 
上一页 下一页